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浣熊也知道的事


作者 Tottoro   
2012-06-21
上週末去農夫市場的路上,破天荒在州政府正面的大馬路邊看到一個浣熊家庭。
時間是早上645分,又是星期六,所以路上的車輛仍就稀少。但是大白天看到這些夜行性動物在市中心游蕩,還是忍不住驚呼一聲。有趣的是,這三隻肥嘟嘟浣熊的位置,是馬路交叉口附近的下水道出口,遠看很像是小朋友排隊準備要從下水道「回家」。
浣熊是雜食性動物,會吃任何找得到的食物;他們的主食包括有水果、蔬菜、堅果、蚯蚓、魚和其他的水生動物。由於他們不是很好的獵者,但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所以浣熊的棲息地和移動範圍廣泛,從山區到大城市都可見他們的蹤影。尤其是北美洲許多城市地區,由於市區內不准狩獵和設陷阱捕獵,加上沒什麼天敵,而且最重要的是人類的垃圾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所以浣熊可以在市區內生存得很好。
浣熊的肢體因為後腿比前肢長,所以步行或跑步時看似彎腰駝背的笨拙樣,但是他們前爪上的五隻腳趾非常的靈巧,跟人類的手功能不相上下。所以他們可以操縱許多細緻的動作,包括開門把、瓶罐、甚至門閂和鎖。根據生物學家的觀察,浣熊最敏感的感官知覺就是他們的觸覺。也由於觸感的敏感性在水裡會提高,所以只要附近有水源,浣熊的本能是將手中的物品放進水裡研究一番。也因此,浣熊的科學學名 Procyon lotor 的意思是:「在狗之前–洗滌」;前者其實是來自人們早期以為狗是由浣熊進化而來的錯誤觀念,而後者當然就是大家對浣熊食前要把食物在水中洗濯「愛乾淨」的印象。
寫到這裡,要感謝能夠耐心閱讀到此的朋友們不過這麼多的解釋,並不是要給大家上浣熊的生物課,重點其實是以下的故事。
多年前曾經在 讀者文摘閱讀過一個有關浣熊的真實趣聞。故事的主角記得是一個八九歲大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在森林裡撿到了一隻巴掌大的浣熊小孤兒。帶回農場後由小男孩照顧,不僅跟男孩成為形影不離的好夥伴,之後也變成了家裡的寵物。小浣熊多半纏在主人的腳邊,連吃飯的時候也會在桌子底下徘徊。等到體型變大以後,這一家人甚至還準備了一把椅子,讓他跟「家人」一同進食。
有天男孩拿了一塊方糖給小浣熊。跟往常一樣,小浣熊一拿到食物就放入自己面前的杯子浸泡。前前後後在水裡唰過幾次,方糖就化成白色細細的顆粒消失在水裡。當小浣熊把前爪伸出來,舔一舔殘留的糖汁並表情困惑的看著小男孩時,咯咯笑的主人再拿一塊方糖給浣熊。只不過,先前的動作又被重複了一次,沒有多久,方糖又不見了。不死心的小浣熊,抓著主人的袖子,露出楚楚可憐的表情。小男孩就笑笑的再給浣熊一次機會。等方糖到手以後,小浣熊這一回並沒有立刻行動;他先看看水杯,瞧瞧主人,再盯著手中的方糖看。幾秒鐘之後,小浣熊直接把方糖放進自己的嘴巴,終於在失敗兩次後學到教訓,因而享受到方糖甜美的滋味。
詳細內容請看

呂秀蓮、陳致中 颱風天探扁


2012-06-21
〔記者余瑞仁、林恕暉/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長子陳致中,昨天冒著颱風天從高雄北上台北監獄探望陳水扁,對於柯文哲等醫界人士發起讓陳水扁保外就醫的網路連署,陳致中以家屬立場表示感謝。
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在下午探扁,她表示扁的身體狀況好了許多,她也鼓勵扁應多多練習書法與畫畫,別因總是在進行費神的寫作而用腦過度,造成身體負擔。
不過,扁昨天再度發文,稱讚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堅持以非暴力抗爭面對軍政府,不怕關更不怕死,「這何嘗不是民進黨的創黨精神!」他向民進黨喊話,指怕被關的反對運動不可能成功的,怕被貼暴力標籤的在野黨更不可能執政。
陳水扁也指出,蘇貞昌組閣蔡英文同意轉任行政院副院長,「蘇揆任內,不只一次要求撤換副閣揆,後來政壇流傳蘇蔡不合的八卦,事出有因。」
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轉述蘇貞昌談話,表明「沒有這回事」,王閔生說,蘇貞昌在行政院長任內許多業務都授權蔡英文,蘇貞昌認為「兩人的工作配合沒有問題」。
蔡英文則表示,她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一向堅守工作分際、全力以赴,無從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
陳水扁也指蔡英文在二○○四年總統選後,稱若游錫堃續任閣揆,就不再任閣員。對此,蔡英文表示,她一向與游院長工作及私誼都相處愉快,當時不續任閣員,與游個人完全無關,陳前總統的理解跟記憶,與實際情況有落差。
Source: 自由時報

早上投書見報 中午丟官 洪英花質疑司院打壓


2012-06-21
〔記者張文川/台北報導〕主張扁案判決自始無效的前士林地方法院刑一庭長洪英花,前年12月被司法院人事審議委員會免兼庭長,隔月被拔除審判長職務,她認為名譽受損,訴請司法院國家賠償;昨再次開庭,她質疑,「投書早上見報,中午丟官」、「時機太巧,顯然是司法院打壓、箝制言論自由的手段!」
洪英花指出,她投書的「違反人性尊嚴的失根司法」文章,刊登於99年11月22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版,內容引經據典並依法理推演,批評扁案判決一審中途換法官,判決自始無效,後續的二、三審,也因而有如「斷根蘭花」、「空中樓閣」,失去捍衛人權與尊嚴的意義。
不料,當天投書才剛見報,同日中午12時36分,司法院人事處就在法官論壇貼出公告,要在同年底前開會審議洪英花等3人免兼庭長案,而不保留到「法官法」完成立法後再定奪。
洪英花等3人免兼案,是在當年7月28日司法院人審會決議擱置,隨後前院長賴英照任滿,10月賴浩敏接任司法院長,11月洪英花投書,12月人審會決議洪英花免兼庭長,隔年1月士林地院院長吳景源下令,免除洪英花審判長職務。
洪英花認為遭司法院與賴浩敏等人密集追殺,羞辱其清譽,聲請國賠302萬元,她強調「爭的不是官位,而是司法程序的正義」,她現在不爭,將來仍有法官會因言論立場不符當局而受害。
司法院與賴浩敏的委任律師李文德答辯,洪英花上次開庭,公布她與司法院人事處長梁宏哲的錄音,梁是在不知情下被錄音,口語用字較不精準,但錄音中顯示,賴浩敏未指示處理人事案。
李文德說,99年底將洪等免兼案送人審會,只是為了完成先前擱置、尚未走完的程序而已。
Source: 自由時報

公民投票自治條例 完成二讀


2012-06-21
〔記者曾德峰/新北報導〕新北市議會昨天二讀通過「新北市公民投票自治條例」,這項自治條例依公民投票法第二十九條制定,未來三讀通過後公布實施,將可落實市民行使直接民權。
市政府民政局地方自治科長陳健民解釋,這項條例公布施行後,市政府將設立公投審議委員會,一旦審議通過的提案,先交付行政院核定,核定後,再交由市選委會執行相關投開票事宜。
全案近日內可望通過
議會昨天開議前,前副總統呂秀蓮拜會市議會民進黨團,表達關心這項自治條例審議進度,總召何淑峯議員說,願積極與其他兩黨團議員及議長溝通,也表明落實市民直接民主為朝野共識,本案可望近日通過。
議會開議後,經大會同意先審去年未審法案,隨即審到這項自治條例,由於朝野議員沒有特別意見,於是按照法規審查會審查的意見二讀通過。
條例中明訂適用事項包括:一、自治法規之複決。二、自治法規立法原則之創制。三、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至於預算、租稅、投資、薪俸及人事事項,不得作為公民投票之提案。
在提案人數與連署人數規定部分,條例中明訂公民投票提案人人數,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市長選舉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公民投票連署人人數,則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市長選舉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
當公投案公告成立後,選委會應該在一個月到六個月內舉行公投,並得於全國性或地方性的選舉同日舉行。
Source: 自由時報

環團︰核四螺栓問題 比核二更嚴重


2012-06-21
核四廠以校正過鋼捲尺量測反應爐錨定螺栓相對位置,手法粗糙。 (取自原能會官網)
測量螺栓距離 未用精密儀器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核二廠發生舉世罕見的螺栓斷裂事件,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指出,「核四反應爐基座錨定螺栓的問題更大」,只用一般木材行使用的鋼捲尺測量螺栓中心距離,未用精密光學儀器,且自行以「加工擴大誤差容許度」的方式定位,連原能會核管處處長陳宜彬都直言:「做法太粗糙。」
原能會處長 承認做法粗糙
方儉表示,核四廠測量錨定螺栓孔洞中心點位置的方式「相當傳統」,只以黑膠帶黏住木角、間隔一公釐的校正過鋼捲尺來量測。原能會官員透露:「無疑是拿大的尺去量小的距離,怎測得準?」
根據原能會視察報告,核四的錨定螺栓安裝進入模鈑與套管過程並不順利,超過半數的套管(精確限制安裝螺栓位置之用)需要「加工擴大誤差容許度」,以焊接方式「外加碳鋼片」幫忙固定才能安裝進去。
此外,基座澆灌混凝土原應養護等待二十八天,才能把模鈑拆除,台電卻在十五天後就拆卸,又提不出拆卸當天混凝土已達設計強度四千磅的報告,而且是反應爐頭上沒有加蓋屋頂的情況下施工,任其金屬雨淋鏽蝕。
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劉俊秀表示,一般蓋樓於樑柱位置一定會用經緯儀定位、水準儀或雷射測距儀量等量測距離。核電廠須更精細小心,用鋼捲尺確實離譜,因為「鋼捲尺最後一定會差個幾公分,光學儀器則頂多只會差零點幾公分而已。」
陳宜彬坦言,鋼捲尺當量具確實不佳,該用更先進的科學儀器;但他也緩頰表示,混凝土事後重測強度已符規定,只要確認螺帽鎖緊、鎖磅磅數達到標準即能安全;而且核四廠一號機的經驗已移轉給二號機,二號機沒再用鋼捲尺測量,混凝土也確實養護二十八天。
Source: 自由時報

小小的玻璃碎片---作者 陳水扁總統


新聞報導 -
作者 陳水扁總統   
2012-06-21
陳嘉宏五月十五日在媒體上有一篇專欄文章《蘇貞昌不應迴避爭議》,深深地吸引我的注意力。他提到蘇貞昌在民進黨主席選舉辯論說:「我自己個性較直,過去做人做事欠周到,自然受到挑戰質疑,這幾年來我一直檢討修正自己,希望超越!」但對蘇貞昌在關鍵戰役的連番受挫,陳嘉宏仍然質問難道只是「做人做事欠周到的原因而已」嗎?


在比較幾位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群的人格特質後,陳嘉宏寫道:「陳水扁個性海納百川,出手果決;謝長廷足智多謀,圓融機巧;蘇貞昌則是個性剛毅,勇於任事,卻容易患得患失。尤其蘇貞昌臨事未決且求全的個性,往往讓他錯失先著,貽誤戎機。」可以說一語道破蘇貞昌從政的盲點,與更上一層樓的限制。陳嘉宏點出:「蘇貞昌要不要選二○一六總統不是他能否做好黨主席的關鍵,關鍵是他在面對爭議時,是否有即便萬箭穿心,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心理武裝。」


二天後媒體報導,蔡英文在一場與南方朔的對談裡,面對蘇貞昌可能當選民進黨主席的情況,南方朔單刀直入的詢問蔡英文:「你們要如何配合?」蔡英文答稱,未來的主席要怎麼做,她都會配合,不會出現分歧,過去與她性格、背景完全不同的人,都能與她「愉快共事」。事實真相又如何?


二○○四年三月二十日我連任總統,並兌現選前的政治承諾,二○○四年大選不只是我個人的選戰,更是對游錫堃院長內閣的信任投票,「我連任成功,你繼續擔任閣揆」。詎料,已擔任陸委會主委四年的蔡英文,在玉山官邸跟我說,如果五二○之後還是游錫堃組閣,她不會在游內閣做閣員。幾經慰留不成,請她出任駐美代表又婉拒;幾個月之後,我再請她加入民進黨,擔任不分區立委;二○○六年一月蘇貞昌組閣時,她同意轉任行政院副院長。蘇揆任內,不只一次要求撤換副閣揆,後來政壇流傳蘇蔡不合的八卦,事出有因。


蔡英文說,民進黨歷經八年執政,喪失當年的自信,所以才會在四年前選出一個官僚出身的黨主席,也就是她。如果二○○八年選後,不是辜寬敏、蔡同榮出馬和蔡英文角逐黨主席,而是蘇貞昌,是否仍有蔡英文的舞台,還很難說。可惜「容易患得患失」的蘇貞昌「遇事未決」,因而「錯失先著,貽誤戎機」?


歷史未必會重演。蘇貞昌想要競逐總統大位,除必要的「韌性」「霸性」外,適度的「賭性」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機關算盡,坐等穩贏才做,都已經來不及了。倘如不敢豪賭嘗試,凡事考慮再三,只能走在別人的腳步之後。殊不知「扁長模式」換成第三者,不一定就可如願,謝長廷和我選輸台北市長,可以參選總統,蘇貞昌不顧小英主席的選戰策略,執意參選首都市長,就是選不成總統。蘇貞昌想循「小英經驗」,泡製先當主席再選總統,但二○一六年可能又會回到二○○○年,不是主席也能當上總統。


蔡英文在卸任黨主席後,曾邀請黨工觀賞國際大導盧貝松執導的電影《以愛之名─翁山蘇姬》,確信蔡英文對翁山蘇姬是有一定景仰的。二○○○年台灣完成史上首次的政黨輪替,翁山蘇姬代表她的黨「全國民主聯盟」(NLD)來函祝賀。當時的她是自由的,幾個月之後的九月二日她二度被軟禁;第一次軟禁在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日,一九九五年七月十日釋放。二○○二年五月七日二度釋放後,二○○三年五月三十日被關押在監獄三個多月再軟禁,直到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釋放迄今。


翁山蘇姬是全球爭取民主和平,反對軍事獨裁的象徵。她是緬甸國父翁山將軍之女,父親遇刺時,她才二歲。她在一九九一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比曼德拉還早一年。她的黨全國民主聯盟和民進黨同屬「國際自由聯盟」(LI)的成員,我在二○○一年得到LI頒給我的「國際自由獎」;二年前蕭美琴送給我一條LI亞太分會年會的紀念領帶,上面印有翁山蘇姬和我等人的肖像。


我無緣觀賞《以愛之名》的電影,卻詳讀由英國《獨立報》記者彼德.波凡姆所寫的《翁山蘇姬》一書(聯經二○一○年四月出版)。我佩服她永不妥協的道德勇氣,尤其是她堅持以非暴力抗爭面對軍政府,不怕關更不怕死,這何嘗不是民進黨的創黨精神!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翁山蘇姬在仰光大金塔一場吸引百萬人民站出來的精彩演說,在那之前長達二十六年,沒人敢惹尼溫軍政府,換來的是前後三次逾十五年的軟禁,和多次面對生命的威脅。一九八九年四月五日翁山蘇姬選舉造勢活動來到德努漂,士兵跪在地上,槍對著她們,警告她們再繼續走在路中央就開火。翁山蘇姬帶領大家走到路的二旁,軍方說走在路的二邊也一樣開火,這時的翁山蘇姬乾脆走到路中央。在逃過一劫後,她說,如果連走路邊都要射殺,就是針對她,她在想,該回頭,還是繼續走?際此千鈞一髮的時刻,她必須當下做決定,面對危險是不能回頭的!


翁山蘇姬第一次軟禁時,她從泰戈爾的一首詩《獨自前行》學到,以自己痛苦的怒焰點燃內心的人,是不可能失敗的。


翁山蘇姬軟禁前曾寫一篇《免於恐懼的自由》的文章,並留下千古名句「讓人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害怕失去權力,讓擁有權力者腐化;而害怕被掌權者迫害,讓屈服於恐懼者淪落。」緬甸軍政府的政治迫害與殘酷屠殺,正因為恐懼失去權力的結果;而被壓迫的人民只能點頭不敢反抗,也是畏懼失去性命與自由的屈服。翁山蘇姬要緬甸人面對統治者不能像手上捧的水,習慣任人飲,寧可像一堆碎玻璃被捧在手上。翁山蘇姬說:「小小的玻璃碎片尖又亮,能抵抗想要壓扁它的手,可以當作反抗者勇氣火花的鮮活象徵。勇氣,是想要擺脫鐵腕箝制者的必備特質。」蘇貞昌與蔡英文都一樣,不會是被捧在手上的「水」,也不可能扮演「小小的玻璃碎片」。


非暴力抗爭的世界權威,美籍學者夏普(Gene Sharp),曾為翁山蘇姬宣揚非暴力抗爭的理論分析,但夏普說翁山蘇姬有各種優點,她的勇氣與啟發鼓勵了相信民主與人權的緬甸人,但她是道德領袖,不是策略家。我則認為翁山蘇姬的非暴力抗爭未嘗不是策略之一。也是非暴力抗爭信徒的蔡丁貴教授及其公投聯盟等在五二○占領忠孝西路,在溫和理性的民進黨高層眼中卻是所謂的「基本教義派」。民進黨為了爭取總統直選,也曾在黨主席率領下占領忠孝西路三天三夜,於今安在?


怕被關的反對運動是不可能成功的,怕被貼「暴力」標籤的在野黨更不可能執政的。馬英九四年做不好,民進黨又盡心盡力了多少?
source: 陳前總統辦公室,原載於:壹週刊578期陳前總統專欄。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主題演講:台灣主體教育之困境與展望


新聞報導 -
作者 杜正勝   
2012-06-21
【編按:本文發表於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2008年年會】
前教育部長 杜正勝


承蒙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 (NATPA) 盛情邀請,在 2008 年年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我願以自己的歷史專業和過去幾年從事公務的經驗,提出一些觀點向各位學術界、教育界先進請教,並且集思廣益,為我們的國家台灣尋找一些可行的路徑。


本文從數十年來追求民主自由諸先進的努力,點出形塑國民心靈的教育才是國政的根本。接著分析所謂的 「意識形態」— 一個被統派傳媒定義及專門指涉的名詞。任何國家、任何政府、任何政黨的政策都會反映他們所選擇的意識形態,教育亦不例外。但統派媒體及政客,「打著紅旗反紅旗」,利用人民對國民黨過去強力推動意識形態的厭惡,而誣指民進黨政府回歸台灣本質的主體性教育是意識形態,是政治力介入教育領域。他們排除台灣主體教育是要維護原來國民黨的政治力強行培育的中國主體教育,所以形成一種詭異的論述:講 「台灣」 這個新的觀念是意識形態,講「中國」那個數十年累積的宣傳便沒有意識型態。


第二部份分析鄉土、本土、主體性和國家。「本土」、「本土化」 或 「主體性」 是九零年代開始流行的概念,具有相當程度的糢糊化,是臺灣意識覺醒後而台灣尚未成為正常國家時創造性模糊之名詞。一方面它不像 「鄉土」 那麼確定是地方性的,但另一方面它也沒有很明顯的 「國家」 意味,所以在中國意識還相當充斥的台灣,本土、主體性雖瀕臨火線邊緣,但基本上還可以安然無事。九零年代雖然台灣主體意識日益增長,但國中一年級 「認識台灣」 的課程還是遭到統派頑強的抵抗,而教育部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也使此一牽動台灣主體性的心靈改造課程中途夭折。


第三部份討論我在教育部長任內建立台灣主體性的政策與作為。為使台灣主體性不流於政治口號,一定要加強學術研究,但台灣過去的人文學以中國歷史文化為核心,致使台灣研究在大學邊緣化;而世界主流學術社群中台灣研究夾在中國研究與日本研究中,台灣當以韓國為師,擬定策略以引起世界學術界的助益。我的具體作為是在國內大學增加員額以強化師資陣容,而在國外著名大學則設置台灣講座。


中小學相關課程,確立台灣史單獨成冊,台灣史不再零碎地附屬於中國史,而有其一貫的發展脈絡,以建立國人台灣主體的概念。小學的母語教學,多年來台語拼音系統本土派學者各持己見,互不相容,在我任上,確立以台羅拼音系統作為教育部的政策。高中國文,讓白話文與文言文各半,參考選文有關台灣的課文也稍有增加。這些都經過無數的鬥爭才有的成果,由此可見台灣主體性的教育口號易說,真正落實還是困難重重。


第四部份討論台灣主體的心態及主體的核心價值,我對台灣人的性格是比較悲觀的,帶有相當濃厚的奴才性,這可遠溯於平埔族。台灣人要當家作主,須在文化心靈層次建立正確的認識與觀念,我以橫躺地圖事件來突顯號稱本土派政客心理的障礙。我並且闡述同心圓史觀與主體性的關連,而其意義則建立在個人的尊嚴和價值之上,與中國傳統文化以統治者作核心,全國人民都成為附屬品,而形成的專制文化截然不同。個人的尊嚴和價值是臺灣主體性的核心。


最後我呼籲海內外知識份子聯合起來推動第二次的台灣文化啟蒙運動,以再造台灣人的心靈。
(未完待續,發表於 2008)

阿扁這八年的政績, 換成馬英九一輩子也無法達成!!!


新聞報導 -
作者 飆股狩獵者   
2012-06-21

(photo source: 國家文化資料庫
阿扁這八年的政績, 換成馬英九一輩子也無法達成!!!
被民進黨忘記的事實
政治改革:
推動二階段修憲;公布實施公民投票法;推動政治獻金、利益衝突迴避、政府資訊公開等陽光法案;強力查賄肅貪;廢除國統綱領、終止國統會運作。


司法改革:
刑事制度改革(檢察官蒞庭制度),建立被害人保護制度。


政府改造:
推動政府組織改造,建立行政院公報新制,實施公文橫書,落實地方自治,建立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


勞工政策:
提高勞工保障,公布實施「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就業保險法」、「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暫行條例」。實施勞工新退休制度,公布實施勞工退休金條例及細則,建立可攜式勞工退休金制度。縮短工時、實施隔週休二日。


金融改革:
通過重大金融改革法案、加速不良債權處理,提升銀行資產品質。成立金管會、建立金融監理制度;加速基層金融改革、籌設農業金庫,成立農業金融局。


財政改革:
強化國家資產一元化管理機制;穩定國內物價;招商投資台灣;展開策略聯盟布局。


科技發展:
電子化政府獲世界評比第一名;新增科學工業園區,營造北ic、中奈米、南光電的良好產業環境;推動「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提昇上網普及率。


交通建設:
提昇軌道、公路、航空、港埠服務;推動大高雄捷運計畫;第二高速公路全線通車;興建中部國際機場;完成花蓮、台東航空站擴建工程;雪山隧道通車;台灣高速鐵路興建完成。


經濟發展:
降低失業率;推動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整頓改革國營事業;建構「低稅率、廣稅基、簡稅制」租稅環境。


社會福利:
333安家福利專案、555安親照顧方案;推動國民年金制度及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建構全方位的農漁民福利措施。


整體國力:
提升國家競爭力評比排名。
國防安全:公布實施國防二法(軍政軍令一元化)、兵役制度改革(募兵制及替代役)。建立反恐機制,維護國家安全。


外交工作:
推動元首外交,陳水扁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訪遍所有邦交國的台灣總統;多元參與國際性組織。2003年5月台韓實施相互免簽證,2005年12月台韓恢復直航。 2005年日本給予台灣免簽證待遇,2007年台日兩國實施駕照相互承認。台日航線現在已由8條增加為10條,台日互訪人數屢創新高。


兩岸關係:
實施兩岸小三通、實施春節包機、開放中國人士來台觀光、開放中國配偶來台工作。


台灣意識:
推展台灣新知識運動,強化台灣主體意識;主張台灣要正名,台灣母親的名字,是我們最美麗、最有力的名字、也是參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最好的名字;高達 77.3%的民眾贊成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國際組織。2003.8.1護照加註台灣。2007年4月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轉型正義:
積極平反二二八事件;推動正名工作,2006.3.24卸下總統府介壽館牌銜,改掛總統府;2006.9.6中正機場更名為台灣桃園機場; 2007.2.12中國石油更名為台灣中油;2007.2.12中華郵政更名為台灣郵政;2007.3.3中國造船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2007.5.19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教育發展:
推動母語教學、實施助學貸款方案、推動終身學習。


人權立國:
編撰「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建立人權諮詢與推動機制;成立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族群平等:
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振興客家語言、成立客家電視台,籌設客家文化園區,發揚客家文化。陳水扁與原住民簽署「新伙伴關係協定」,推動多元、正義的原住民族政策,原住民族由9族增為13族;實施「原住民身分法」,尊重原住民自由選擇回復個人傳統名字;重視原住民族語言,讓原住民說自己的話,成立亞洲第一個原住民族電視台。


青年政策:
獎勵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實現「志工台灣」。


婦女政策:
落實兩性平權政策,公布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提昇女性參政比例;完善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保護扶助措施;營造保障婦女福祉、安全的社會環境。


農業發展:
加強創新研發,提高競爭力,促進農業升級轉型,設置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發展休閒農漁業;農村社區新生活圈建設。


衛生醫療:
擴大健保照護、推動二代健保。


環境保護:
公布實施環境基本法,落實永續發展;生態保育,推動綠建築。台灣資源回收成績在世界名列前茅:包括國人每日垃圾清運量降低;垃圾回收率提升(超越美國);廢乾電池回收率提升(超過歐盟目標);廚餘回收量提升。空氣品質改善:台灣為國際間第一個推動加油站全面裝設油氣回收設備之國家,台灣戴奧辛排放管制範圍較其他國家完整,排放量已逐年遞減,空氣品質監測結果遠低於日本環境戴奧辛空氣品質基準。


國土保安:
建立災害防救機制,推動國土保育利用。


公共建設:
推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建立永續發展生態環境空間;新十大建設;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離島建設-成立離島建設基金。


災區重建:
公共工程復建振興,社區產業重建。


文化產業:
以「文化扎根、創意起飛、世界發光」為理念推動文化產業;2002-2006年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營業額從4,353億元成長至5,862億元,每年平均成長率約6.63%。2004-2007年辦理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核定總金額為新台幣13億2,844萬元。2000年至2007年政府共輔導本土電影長片96部、電影短片53部、金穗獎170部。


阿扁這八年的政績, 換成馬英九一輩子也無法達成!!!
source: 鯨魚網站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